[Author]Chris Jones/Home, space, and iraq

當直升機舞動螺旋槳呼嘯而過地平線,當世界的重量在這天下午二度壓迫在你們的胸口時,你們都放鬆了心思、漂浮而上、無拘無束,直至240哩之上的虛無…而你們都夢見了家。

這是Chris Jones (Too far away, 2007; Out of orbit [OoO],2008;其實是同一本書的作者)在2004年於Esquire發表的文章”Home”的最後一段.這篇文章贏得了美國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s)的專題報導(Feature Writing)類大獎(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Editors 所主評,據說是美國新聞界的大獎,每年選出四個項目的代表新聞)

其實在購入OoO之前我一直對Chris Jones懷有小小的不安-我看文章前通常習慣查查作者,對作者的了解又多少會左右看書時我對書中內容的接納度.而Chris在訪談中常穿著T-shirt,講話相當青少年(歹勢),體育專欄作家出身,去年又加入了ESPN 讓我實在不知道對於像OoO這樣跨界講太空的文章,我應該相信Chris多少?OoO在太空迷的評論裡面,多半是”娛樂性高/容易讀”但”專業不足/技術相關的書寫謬誤(NASA還拒絕提供支援)”…不過我也不是hardcore太空迷就是.


Chris跟Don聊天聊到保險套的故事xD…太空人們的自尊啊啊啊啊啊.宙斯sizeXDXDXD

因為時值期末,花了比平常還要長的時間才看完OoO.不過對於OoO的感想有機會另外開篇,這邊就還是先來講講作者吧!

這篇訪談中,生於加拿大人的Chris講到其實他是念都市計劃出身的.原本以為都市計畫像樂高一樣,後來發現官場文化太嚴重讓他發現上錯賊船,好在有個上司是記者出身,介紹他開始做一些訪談的工作.第一次的訪談讓生手Chris感到相當挫敗,甚至覺得自己一輩子也成不了記者.不過這份經驗也讓他被一個新的報社看上而開啟了他的記者之路.

能夠進入Esquire雜誌多少也是因為Chris的憨膽,想說主編一定想要聘他(沒有想到當初有工作是因為對方公司太新挖不到資深記者),就大剌剌約也沒約走進人家大樓,幸好好心的警衛指路讓他去找體育版主編,於是他就在人家辦公室樓下打起了電話“喂你好,我是Chris是個記者,我想替你工作…有沒有時間見個面?…嗯?我在哪啊?喔我在你樓下”XD

雖然靠著這份膽識(或者熱血?)見到了體育版主編,但當時他的文章寫得斷斷續續(主編云:寫得不錯但我們沒辦法用這麼多一句成一段的文章)而遭到了婉拒.之後忘了這回事的Chris居然辭職跑去環遊世界,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接到體育版主編來信說有份新工作他讓十個寫手競爭,寫最好的人得手.就這樣踏入了Esquire.Esquire是本男性雜誌,多少有些文章身為女生的我看起來不甚認同.但網羅了不少寫手,包括The Right Stuff的作者/New Journalism的定義者Tom Wolfe也都曾在Esquire寫作過.

Jones, C. (2008). Out of Orbit.

對於Chris而言,寫作也是”The right stuff”.不是這塊料的話怎麼磨也成不了大器.不過就算是他也是磨過才熬出頭的.加入Esquire之後,從短文漸漸到長文,然後成為專欄作家跟主要寫手的Chris在2004年寫出了為他帶來第一次NMA大獎的Home,也成為2007年出版的Too Far From Home: A Story of Life and Death in Space一書的基礎.這邊有本書的訪談(http://fora.tv/2007/03/14/Too_Far_from_Home)不知道是不是因為Esquire也很多New journalism的寫手的影響,Chris的文章看起來有種”小說化的非小說”的感覺-像這樣作者的主觀意識,人物的心理描寫,完整的對白呈現,也有人稱為敘事非小說(Narrative nonfiction).

稍稍比對了一下Home跟OoO的差異.嗯我比較喜歡Home…最後那句”他們都夢見了家”被改成”他們都離家如此遙遠”感覺不一樣啊!!!!

OoO的主角是遠征隊六號的三名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的任務期間遇到Space Shuttle Columbia失事,在太空中逾期停留,歸程搭上俄國的Soyuz又因為是新型的TMA有失誤最後以彈道速度返回地球,因此著陸點發生誤差,俄國基地多花好幾個鐘頭才找到他們…這本書就是三個太空人為主角,穿插美俄兩方太空計劃以及太空人們的家人的故事.特別是Don跟他的太太Micki,因為花最多時間讓Chris採訪所以書中比重也最重.這本書跟Chris的長子同時誕生,對於Chris來說應該意義重大吧…

第二次得到大獎,則是2008年在CNN新聞中看到一個段落軍人護送戰友遺體回國而引發的靈感,寫出的Things that carried him一文.與Taking Chance相仿的議題,繼承The Things They Carried (Tim O’Brien 1990年也是在Esquire開始發表的越戰回憶錄,最終成冊出版)的標題的這篇文章,是從在伊拉克爆炸中身亡的Sgt. Joe Montgomery安葬於墓地開始,以倒敘的方式鋪陳葬禮,家屬得知消息的時候,移靈的手續,爆炸後屍體的保存清理,爆炸之前Joey他們小組的互動,哥哥到基地探訪跟他最後的合照,一直到最後陳述Joey生前的種種.讀者讀起來很傷,作者自己也承認他寫到哭(理解的拍拍).

三年後的一篇後記裡,Chris提到他仍然可以迅速的回憶起當初採訪的,Joey的戰友們的名字,也與他們保有連繫.他們之中有些回到戰場,有些退役,有些飽受戰爭後創傷後遺症之苦.他們都不一樣了.書寫Joey的故事讓Chris領悟到自己在書寫的是某個人的兒子,是某個人的丈夫,是某個人的父親.儘管兩人未曾謀面,但Joey對他來說再也真實不過.

或許因為書寫出了Joey的緣故,Chris描寫他”看見Joey鬼魂的樣子”…像個男孩一樣.

男孩們-我將會如此想著他們,縱使我已多年沒跟他們見面.他們或許會踏著軍靴進入我家門,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包括Joey在內.而我將不會感到驚訝.我會請他們進來在圍坐於餐桌旁,喝喝啤酒,說不定一同流下男兒淚,然後我們說不定會帶著孩子們散步到河岸邊,因為那是美麗的一天,而樹梢的葉子正要落下

男孩們─青春洋溢,無憂無慮.

在Chris的心裡某處或許知道這只能是鬼魂或者想像了吧.一個記者這樣被自己的報導或專題或撼動,從質性研究的角度來講是好的,而我認為,寫出自己會為之改變的文章比寫出感動讀者的文章還要不簡單.或許我不同意他在所有事情上的看法,但是做為一個記者,他的文章真的很有一讀的價值.推薦給在業界的朋友以及喜歡看真人真事報導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