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NieR:Automata Original Soundtrack(High-Resolution version/CDversion)

承襲著前作配樂的大好評,NieR:Automata這次也繳出了一張絲毫不遜色的成績單。用一句話形容的話,NieR:A的OST如同本作的世界觀呈現出末日的孤獨感,更在這種遼闊的荒蕪之上,多添了一份對往昔榮光的鄉愁情懷。這篇文大致會從CD外觀、曲目編排、樂曲內容跟音質分別說起。

先從CD的外觀跟冊子整體說起, CD上印了霧面銀光的2B、9S、A2,本身的質感就相當不錯,booklet跟CD背景也呈現了幾個遊戲中的景點。內容則是包含主要製作群(岡部、橫尾、田浦、齋藤)給聽眾的訊息,包括橫尾的16進位讓大家解碼意味不明的留言、曲目跟創作者、還有不太齊全的音樂家名單(合理推測鋼琴是帆足負責但他沒寫啊),合唱部分也只寫了NieR:A合唱團(摔桌)。


再來說到音樂製作小組,負責作曲的這次包含領軍MONACA的岡部、前作就負責不少我喜歡的曲子也是鋼琴主要擔當的帆足、加上新加入的高橋跟只負責少許曲子的石濱。比較有趣的是前作舊曲有投入的量不少,但除了遠古之歌是岡部自己操刀改編外,其他首主要編曲都是交給後面這兩位來作。
在編排上每張都有起承轉合,相當巧妙的做了均衡的分佈,從不同版本靜謐的Significance/意味起始,時而激昂時而細緻哀怨,最後終於The Weight of the World的大結局感。幾首有兩種大改編的曲子多半分布在不同張CD ,所以這三張分別獨立聆聽也會是相當完整的作品。

因為畢竟是遊戲用曲會需要可以無限loop的編法,但這次為了CD他們在考慮上就不像前作同一曲多版本,而是善我在前作就很喜歡的layer處理,把不同變奏(安靜-普通-激昂)融合成一曲,甚至好幾首都錄製了完整的結尾(多數遊戲ost因為要無限loop所以只會直接fade out),還滿感人的。
我個人對於Monaca在NieR系列配樂風格的喜歡從過去錄過的鋼琴曲大概就已經顯露無遺,可能跟多數fans一樣對於NieR續作其實是又期待又害怕,但這次的配樂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啊!除了兩首與情境超配合的戰鬥曲美シキ歌、取リ憑イタ業病之外,把遊戲內容跟曲子無縫接軌的生マレ出ジル意思也是很了不起。



場景歌曲方面,工廠、廢墟都市、沙漠地帶跟森林地帶的主題也都很棒(族繁不及備載)。特別是沙漠的主題曲,運用鼓跟吉他營造出炙熱乾燥的沙漠風情,是我一聽就很喜歡的一個主題。



但是大家最喜歡的果然還是遊園設施。過去就說過,遊園設施跟美シキ歌是本作中地圖音樂/頭目戰搭配得最好的一組,採用的特殊元素(音樂鈴、鐘聲)對稱,營造出的狂氣頹圮感也相稱,卻又有各自獨立的旋律(兩首都帆足寫的)。

完全不同風格的也有很適合電子戰的複製サレタ街場景音樂(開頭的鋼琴好棒!)還有充滿科技感的異形ノ末路(是跟亞當跟兄弟戰時)。

有一首我私自認定是標題音樂的是崩壞ノ虛妄這首。第一次聽到有印象是在對Eve戰時,最後那段近戰系統失靈只能閃躲Eve丟來的大量鮭魚卵、再來就是三週目突入大氣層時突然配上標題、製作小組名單,儼然就是真.片頭。特別喜歡的是這段人聲吟唱貫穿出現的根音G堆疊出的肅殺氣氛(NieR系列作非常喜歡用降記號一推的小調,感覺用G小調這麼單純的小調已經很客氣了,彈鋼琴的人表示困擾),以及在鏡頭帶到小機器人幫哥哥澆油時的,猛然抽掉其他元素只剩下迴盪弦樂這段音樂跟畫面的配合。

另外一組很特別的是パスカル跟大切ナ時間兩首採用了小朋友的吟唱,在這樣的作品中這麼純粹的曲子算是異色。因為演唱的是MONACA的工作人員的女兒,原本想說爸媽是音樂家應該沒問題…結果錄音時小孩怯場啦XD最後花了一番工夫才錄成。

雖然都是人聲合唱,我很喜歡的追悼,是岡部從前作就很擅長的合唱,只是以前像魔王這樣的曲子比較少抽掉戰鼓般的打擊節奏,在追悼這曲單純呈現人聲的結果就是營造出一種神聖莊嚴的氣氛。

同樣是人聲,卻搭配了行版般拍子,襯上弦樂有著行軍般氣勢卻又跟魔王截然不同的也有像戦争ト戦争這樣的曲子。或是終ワリノ音這樣搭配迴旋又稍微不諧和的音、加上中段僅出現鐵琴跟背景少許幾個根音的襯托,反而更接近DoD系列的風格。終ワリノ音這首中段單音部分搭配上揪心的中毒劇情,也是我覺得呼應崩壞ノ虛妄又配合劇情的音樂運用。

還有兩首成對的是超常出現在支線任務完結時做氣氛營造的曖昧ナ希望跟還ラナイ声。前曲還應用在三個結局的尾聲,包含那個著名的掐脖子橋段(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正好人聲重合的副歌是推倒->開掐的橋段真的雞皮疙瘩都會起來)、還有最後的9S獨白。
這兩首的合音部份都讓我一聽就超喜歡,曖昧ナ希望的副歌合聲一聽就喜歡到去錄了音,OST裡面也收錄有我沒有聽過的版本,很推薦一聽。


從訪談中看得出來,橫尾花了不少時間跟岡部討論部分場景音樂的單純化,也果然如同岡部說的,在錄音上不像前作投入多軌音源用音壓營造出氣勢,而是注意了很多細節的地方。其實真的要跟什麼比較大概都勝之不武,因為這次除了他們錄音有希望工程師朝ハイレゾ(High-Resolution Audio,超過48kHz/16bit的音質,NieR:A這次是48kHz/24bit)努力外,在聆聽上我也採用了能支援無損藍芽傳輸的播放器跟耳機,保證讓你跪著聽見新世界。HR數位板可以透過Mora購買。

不論是什麼因素,我不得不說這次錄音的品質真的很好。有點刻意的避開像是電吉他這樣的樂器,投入較多 unplugged的樂器呈現原始的聲音果然是正確的決定,有好幾首可以聽到琴鍵敲擊下去的震動、鼓面彈性晃動、樂器敲擊或者提琴的弦繃緊在空間迴盪的感覺。在遊戲有環境音時會聽不見的很多音軌在OST也可以聽得很清楚。之前也講過遊戲中開大地圖的時候音場會改變,音場也會隨著場景更換這點我也非常喜歡。

最後就是要說,雖然所有的曲子現在在youtube上都聽得到,還是誠摯推薦購買CD或數位版唷!

[專輯/Live]The Piano Guys2

站內閱讀:[專輯介紹]The Piano Guys
[Official Website]The Piano Guys
[Youtube Channel]
[Amazonpage]

說時遲那時快的發行了第二張專輯!其實除了前五首之外都是第一張專輯前就有發表的作品.這樣看來等到台版發行的時候進度又會超前美版CD啦.不過以10塊的價格可以買到CD+DVD的版本真是令人不得不謝天一下.當然也是因為這段期間他們不只有歐洲巡演還有美國巡演,相對來說錄製新作品的速度也是比較慢就是了.不過拿到專輯印證了我之前的一個疑慮,這點在後面再詳述.

a quick look of the album

a quick look of the album

在第二張專輯發行的數月間,連接看了TPG的演奏會轉播跟現場,在忙到斷腸的三月天,看到PBS(公視)的TPG特輯(好在我的手機跳了提示出來不然就會因為調日光節約時間颯爽錯過).每首都有爆點我無法不激動!首先是米米國觀眾真的好high. 全場都在跳…這就是我喜歡outdoor concert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演奏上雖然有使用預錄的音軌,但Jon跟Steve都有即興的改編.不過不知道是琴的問題還是收音的問題,大提琴部分一直換到最後的聲音才比較好.
tpgpbsBeethoven’s 5 Secrets到一半忽然一群小朋友拿樂器從觀眾群裡站起來演奏全場轟動!結尾時Steve哭了,The Cello Wars只有放影片沒現場演奏有點可惜,但 Jon學把拔講話超像。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混血歌加入兒童合唱團讓我眼睛流汗啦!現場的Bring him home演奏前,Steve拿出手機看駐外美軍傳訊說跟老婆一起用skype聽這首的事情.真是刻骨銘心.結尾的Peponi也是其中一首現場毫不遜色的曲子.
公視一直強調巡演中只有兩場有安排驚喜,其中包括KS場,雖然當下好想馬上訂5.4的音樂會票,但因為友人來美安排了到德州,順勢地訂了5.2在Houston的Live house演出.House of Blues是位在商場頂樓的雙層場地,與一般美國Live House相似的都會有酒精飲料及不太好吃的食物.雖然開場是說7點,但是六點多外面就排了超長的隊伍,入場後也等了一個多鐘頭才開始(搖晃).因為太晚確定行程,有座位的票已經沒有了,當然現場有保留一些昂貴的位子(一桌要消費100美金),不過Live的精髓不就是要跳啊跳啊跳嗎XD.雖然等很久站到海枯石爛了,但是當廣告屏幕拉起來的時候可說是整場歡聲雷動呀.
tpglive01先收一下曲目(這可是我努力在演奏期間筆記下來的,因為很黑又不想開著手機打字干擾別人,只能用手寫,難度相當高!)

Rolling in the deep
love story meets viva la vida
Code Name Vivaldi
All of me
Jon倒立彈琴+Steve實驗新曲
Charlie Brown Medley
1000 years
Waterfall
Beethoven’s 5 Secrets
新曲(Home)
實驗中新曲(New mash-ups)
Cello War
Peponi
Rockelbel’s Canon
(Jam with guest)
What makes  you beautiful
–Encore–
Bring him home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tpglive02雖然乍看只有16曲,但其實中間穿插很多MC還有簡短的表演.只是很多梗我在看公視轉播的演奏會或者其他人拍的Live影片都已經看過了XD…而基本上的演出方式也就跟live一樣,大致二到三首歌搭配一些預錄音軌跟畫面之後會有聊天的時間.比較有印象的當然是對於TPG團名的爭論,Steve強調鋼琴跟大提琴追溯起來始祖都是樹所以沒問題,Jon躺著彈琴之後Steve開玩笑說他也嘗試要倒著拉大提琴最後扭到脖子,拉Canon時一邊吃香蕉,還有表演Bring him home之前講美軍來信的故事等等…
tpglive03
在不服氣Jon可以躺著彈琴之後,Steve就介紹他的大提琴們給觀眾認識,其中一把金屬製的電子大提琴叫Bruce Lee(李小龍),Steve聲稱他總是可以把到其他的大提琴妹(cello chicks)LOL.然後就秀了一段利用Bruce Lee上的錄音裝置可以玩Loop(利用錄製的幾個小節而不斷重複,讓音樂家可以自己玩one man band)的曲子,而後段Jon也一起加入演奏.坦白說我看過古典/爵士出身的音樂家玩Loop,通常都是悲劇收場(對不起),所以Steve的表現還真是不錯!!

在這次的音樂會也批露了前幾個星期發表的新曲Home,揉合了Phillip Phillips的Home跟Dvořák的新世界念故鄉主題.(旁邊的小姐一聽到馬上就說這會超讚),因為有在牧場取景,Steve也小露一手吸引牛群的撇步(用大提琴拉牛叫啦XD).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首的鋼琴部分.雖然早就知道不會收到專輯裡,不過還是等了好一陣子才等到youtube版本的呢.
想起來,他們的很多曲子大概就是玩出來的吧.半開玩笑的說要讓我們聽實驗中的新曲,把Don’t worry be happy+跟phantom of the opera混在一起,弄成小調的don’t worry be  psyched. 或者把死星主題跟另一首曲子混在一起變城death star will rise tomorrow…能夠聽到一些還沒聽過的小捏它也很有趣-聽Steve用俄國口音念fan的留言,或者聽他們說起Steve的小兒子本來想要學鋼琴(Steve表示哭哭),看了Cello wars之後倒戈想學手風琴等等的趣事.

他們真的很喜歡音樂呢.

當然,如同所有現場演出的音樂家,他們也不會放過跟觀眾互動的機會.其中就有人點了1000 years給老婆(我好後悔沒想到這步不然應該要跟他們說我朋友從台灣飛過來看你們呀!!!)當場也找了(應該是先安排好的)藍調鋼琴家觀眾上台跟他們一起演出.最後的安可曲更是大家一起歡唱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憑良心來說,可能是因為觀眾年齡層比較高的關係,這場已經是我參加過最不瘋狂的音樂會,不過大家一起唱歌還是很開心!!

因為是現場,所以不可能完美.但也就是因為是現場,那種感動跟雀躍的感覺令人難以忘懷.
tpglive04只是有點遺憾的,在演奏會的言談間,當初五人組的Tel似乎徹底被除了名.收到專輯後完全找不到他的名字更是印證了我當初的疑慮.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我一直是個拿到CD會去翻Staff名單的人.縱使Tel不是主要的表演者,也不像Paul或Al那麼活躍,還是覺得當初的好夥伴分開了多少有點可惜.只能希望他們接下來還是可以開開心心玩音樂!

[New Haven]在新港灣與世界旅行

這篇跟之前DC,芝加哥,波士頓,或者洛磯山比較不一樣的是並非著重遊記,而比較強調旅行的心情喔.

我是個很習慣自己出去旅行的人 ─  天知道我對自己現在會說這句話有多驚訝.一直到念研究所才離家,身邊的朋友也僅有少數(根本就只有一個)有那種隨心所欲到處闖蕩的個性.或許在我的好朋友in雁在澳洲跟朋友開車橫越沙漠時寄來的20餘張明信片的那個時候就埋下了我想要出去看看的種子吧.只是沒想到一跑跑到半個地球之外後,我的旅行魂整個失控XD常常在出公差開會的時候不計代價的跑出去玩.碰過很多人說像我到處亂跑還自己去爬三千公尺的高山膽子很大,其實常常跑就會知道很多自己出來旅行的女孩子.除了有”想要”這麼作之外.那需要的只是一點對世界跟自己的信任

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讓人裹足不前,錢不夠,時間不夠,跟旅伴時間橋不定,怕不安全…
真的去作了才會發現,其實跟世界旅行沒有那麼難.有時候甚至不需要什麼理由.
每個人的偏好跟優先順序不同,不自己旅行也能開開心心的話那樣也很好.只是如果真的想要旅行的話,只怕是沒什麼可以阻止旅人的吧

當然,跟家人或者朋友一同出遊有吃飯可以找餐廳,隨時有伴分享,住旅館比較便宜種種優點,碰到對旅行有共識的朋友更是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先聲明寫這篇並不代表我不喜歡跟親友一起旅行XD

旅行有很多種,有些人喜歡自在地融入當地生活,有些人喜歡知性之旅,有些人喜歡什麼都不安排的休閒,有些人嚐到美食會興奮不已,有些人則是著重在跟旅伴的互動.

這些都很好,也沒什麼對與錯.但我不得不說,我非常享受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最棒的一點是在旅途中的不期而遇.比方說在戶外音樂會跟郵局退休的老伯聊天,跟一起排隊的人參觀博物館,或者跟一夜室友搭公車去喝酒之類.特別是在城市,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是比較容易跟人搭上話呢(我甚至有在飛機降落期間把隔壁乘客身家全部摸透了的經驗XD)

除此之外,行動上的自由讓一個人旅行可以看到更多(或者便宜更多,看到便宜的機票就走了之類XD).我喜歡的旅行是走到觀光客不會去的社區(當然是在安全沒有顧慮的情況下),去當地人會去的餐廳吃頓飯看看書,甚至只是躺在椅子上看天空.總之是如果有伴不太會作的事情.我家人曾經問過我說都不會覺得孤零零的嗎?但其實當跟世界旅行的時候,心一直都是滿滿的呀!

這讓我想起之前很喜歡的一本中文書,是一個叫做暖暖的女孩子寫的《搭便車,繼續歐洲》,(說來有點不好意思,其實近年來常看的書比例大概是英文>>>>>日文>>中文這樣(掩面))
暖暖年紀很輕,但是旅行這方面的經歷大概比很多人一輩子都來得多,而因為這樣對世界的理解,讓她的文字看起來特別不一樣.語其說是成熟不如說是充滿了對世界的理解跟愛吧.雖然旅行歷比不上她,但是在閱讀的時候我多少有會心一笑的感覺.旅行的意義孩子的義務兩篇我特別喜歡

嚴格說起來,我也是受到朋友的影響很大.我最好的幾個朋友之中都有17歲買了來回機票帶著300塊美金就到別塊大陸上去流浪的經歷.舉凡弄到身上完全沒錢,睡車站睡機場,坐上語言不通的陌生人的車子這種事他們全都幹過.而也因為這樣讓他們變得更能珍惜每種文化的不同,我也是很幸運的可以碰到這樣一群朋友.他們教會我一點:很多時候恐懼或者排斥其實來自於不了解或者以偏概全的誤解.

去年的10月趁著資格考結束去參加表哥婚禮去了一趟東北,在看著地圖的時候忽然冒出了:啊,我想去New Haven的念頭.並沒有想要特別看什麼景點(頂多是耶魯),僅僅是因為想要去那個叫做New Haven的地方.就這麼買了巴士票(megabus最便宜時一趟三小時半車程只要八塊錢啊鄉親),從波士頓的駐留期間抽出兩天南下.

十月初新英格蘭的樹葉正開始轉換顏色,從波士頓的朝霧中向南到新港灣的車上除了小睡了一會之外幾乎都在看風景.

原本的計劃只是想去大冒險,沒想到被同學(人根本不在家)的爸媽撿回家當了兩天女兒(笑)
必須承認這種事情我在台灣大概是作不出來,不知怎麼的在米米國那個情境下好像接受他們的邀約很正常.一部分也是因為我知道同學爸媽自己也是背包客(他們當年是在歐亞旅行時,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在土耳其相會,回去後通信一年就結婚了)所以會了解我的習性.就這麼從大冒險變成了乖女兒.

同學的爸媽都是耶魯的校友,所以除了在New Haven街上走走,穿梭在校園裡時,兩人都分別跟我講了不少故事.別說Louis Kahn在耶魯校園兩棟著名的建築有專人解說多棒,光是耶魯承襲英式的學院風建築整個大勝哈佛啊!隨便拍都美翻了(我去的那天又是難得的好天氣).

著名的罕見藏書館透光大理石牆,一格一格內外看起來都超美的

圖書館也是美不勝收

我最享受的是在耶魯的博物館看展時夫妻倆會先遠遠地看著,討論一下繪者是誰,再走過去看看.各位觀眾你們說這是不是太甜了(拍桌).在當代藝術展區我們最喜歡的是Ad Reinhardt的作品.尤其是幾幅同色系的畫作,簡單的幾何方塊,卻讓我們看得目不轉睛.雖然在MoMAGuggenheim都有他的作品,但我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喜歡Rienhardt的人呀.

回家的路上先一邊看了建築師爸爸設計的一些作品,然後到了同學從小長大的那個家裡,他們家的私人步道有那種電影才會看到的,一端進去只能單行道前進然後要從另一端出來的洞穴!

在他們家停留的時間,不但看到同學跟她先生結婚的地方,也看到她爸媽結婚的地方.晚餐我跟J爸爸出去買了新港灣著名的披薩,J媽媽則是從院子裡採收蔬果作沙拉,接著一起去隔壁鎮看了晚場電影.隔天早上起來一起看報紙吃早餐,聊著他們議員賄選的事情(是的米米國也玩這套)還有魏氏III裡面有一題民意代表的功用是什麼.聊著鄰居還有社區的瑣事,順便掃著庭院的落葉…

非常的日常,但正是這個時候的我想要體驗的旅行方式.

比較不日常的是…不知哪來的膽子,完全沒有在自然水體裡游泳的經驗,隔天沒穿救生衣居然就這麼跟J媽媽出海泛舟了!!當天風浪好大幾次都覺得要翻船…跑到海中的孤島研究上面的動植物生態真的好好玩喔>o<我想,在那一瞬間我才理解到了相信自己能夠作到其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多少覺察自己受朋友的影響多大(因為以前我常常說我不可能的啦).真的,當自己相信可以辦到時才有可能辦到啊!!!

所以就出去旅行吧.算算我各地朋友還不少,大概是一個人去的話在北美南美跟部分歐亞地區的旅行不太需要煩惱住宿的地步XD今年的願望是去西班牙!

[Boston]波城漫步

撇開因為轉機常常經過的LA不談,繼紐約,聖路易(St. Louis)之後,波士頓成了第三個我三度造訪的美國大城.從2010年以來每年都會有機會造訪一次,當然一部份是因為我的好表哥跟表弟在那之後在波士頓定居,再來是我在碩士班的好朋友也在2010年開始在那邊工作.因為許多在地朋友的關係,三次在波士頓除了沒有造訪紅襪隊的Fenway Park之外大概大點都去過了.與東岸其他大城比起來,幾乎是三步就會踢到一間大學的波士頓在歷史感中帶著大學城的活力.各式各樣的娛樂節目繁多,也多了一點點悠閒的氣氛.接下來就在我模糊的記憶中統整一下三次造訪下來對波士頓的印象吧!!

首先要稱讚一下波士頓的大眾交通運輸,從Logan國際機場(BOS)搭乘免費的接駁車Silver Line 1到交通樞紐的South Station之後可以直接免費轉乘”T”進城(MBTA). 習慣搭乘台北捷運的人大概要搭T都不會有什麼問題,有時候要注意一下同個月台會來很多班不同終點的車就是.還有值得注意的是,綠線有時候會有五六條分支(綠A,綠B,綠C…),車廂很短所以有很多班車共用一個月台的話,有時候要走到月台的另一端等車.

Boston的捷運使用的票劵叫作查理卷(Charlie Ticket; http://www.mbta.com/fares_and_passes/charlie/) 搭乘是以次數而非距離計算(每趟2.5元,如果只搭個一兩站實在不太划算).而長期搭乘可以改買每趟便宜0.5元的查理卡(Charlie Card)-只是查理卡並不是每個車站都有販售喔!!當然,另外也有1天11元的day-pass跟7天18元的daily pass.另外South Station銜接機場,T,火車,以及巴士等等大眾運輸,是個相當方便的地方.(順便廣告一下,從Boston到New Haven的Megabus三小時半單程最便宜的時候只要8塊美金車上還有無線網路呀~~~)

一早到south station 搭Mega bus時霧茫茫的Boston

當然,我的經驗也不是全然完美的.

去年的波士頓之行,司機送我們去機場的路上開錯路,距離我的班機還有時間的我看到了科學博物館(MOS‎)當機立斷決定跳車.
雖然因此在MOS玩得很開心但是後來要回機場的路上還碰到綠線停擺,只好下來用走的…
是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不過這麼久以來也只出過一次狀況啦..

縱使在東北,夏季週日午後三點扛著行李行軍還是需要喝水的.但正因為是周日下午三點,店家都關光光了啦OTZ

大眾運輸會這麼發達,大概可以猜到開車的痛苦指數極高.波士頓有許多莫名的單行道之外,停車的困難度大概與台北不相上下.
因為道路狹窄所以停得不夠貼邊是會被開罰單的!
路邊停車完全不行的我根本不趕在波士頓開車呀>o<
就算是住宅區也要考慮到星期幾街道清掃可能會不能停.在開車停車相當麻煩,大眾運輸又發達的狀況下,難怪很多波士頓人都不太開車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手機系統太差,在波士頓搭乘T的時候常常收不到訊號,這時候就不禁要猜測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搭車的時候很少人在玩手機.大家不是在看書就是在看報紙.不過我曾經在車上聽過小朋友很興奮的在討論太陽系的構成.
在貫穿大波士頓地區的查爾斯河北岸,一個叫做劍橋(Cambridge)的城市,座落著哈佛以及MIT(可以搭乘T的紅線到Havard Sq.看哈佛,Kendall/MIT看MIT).老實說,因為我有一天晨跑跑到哈佛的假雕像去所以知道那個地方從早到晚都是觀光客,縱使哈佛校園內其實還有一些不錯的博物館跟展覽可以看,我並沒有對哈佛校園留下太多美好的印象.

有去跑步倒是真的

相比之下,哈佛廣場本身很有一逛的價值.尤其是喜歡巧克力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Burdick 這家店的巧克力是我好朋友的最愛.再來也是朋友最愛的The COOP(Coop當一個字念喔!雖然原本的由來是Co-Op,也就是合作社,但是在這邊專指哈佛MIT週邊的這家店,專業的就念一個字啦).別小看這合作社,哈佛廣場書店側的氣氛之學院風我還沒有見過說不喜歡的人呢.在深色木櫃收納著的書海圍繞中抵達中央的迴旋梯爬升到二樓的咖啡廳,看著懸掛在扶欄的霸氣學院徽寫作業只能說是文思泉湧啊!!(讚)

手機拍拍

MIT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相對於哈佛滿滿的都是觀光客,MIT洋溢著阿宅可愛風(錯)他們的博物館販售的周邊也都很能讓我會心一笑.MIT校園內由Frank Gehry設計的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我也很喜歡.雖然Gehry先生因為這棟建築被MIT控告施工不完善,有裂縫又長霉…

超莫名其妙但是我好喜歡的一棟..辦公大樓XD

因為朋友跟表哥都居住在紅線周邊,其實我最熟的區域也是Porter Sq. 跟Davis Sq.這兩塊.也就是在Cambirdge跟Somerville這兩個城市的交界.街上的房子多半都是很可愛的有角窗的這種風格(對不起我不知道正式名稱).

整排都是不同顏色差不多樣子的房子很可愛!

而因為大學密集(大波士頓有超過百間大學),在這兩個T的車站中間就有非常典型的美國大學城主街,餐廳小店酒吧林立.我跟朋友就很喜歡買個J.P. Licks冰淇淋坐在Davis Squre的公園People Watching.波士頓是個隨便找個地方坐著看人都相當有樂趣的地方!

這景色超棒的啊啊啊啊

離開T的紅線,跨過査爾斯河到綠線去的話就有很多的博物館可以逛.初訪波士頓的話很推薦花個14塊上Prudential Center鳥瞰大波士頓 (Skywalk),這邊可以看到Newbury Street上那一排一排整齊又可愛的brownstone building.在當年建築時代表一定財力跟上流社會,就算到今日這條還是精品街呀.另外,Prudential Center周遭的Mall跟主要建築都有天橋連通,所以不管天氣如何要移動起來都很方便.附近還可以順便走到Copley車站看看他的圍欄XD

旁邊是公立圖書館

稍微往東移動一點到城中心,到Public Garden 走走.在米米國相當有名的童書Make Way for Ducklings就是以這邊作為主要背景舞台的.我也很推薦初訪的人走走Freedom Trail .

循著規劃好的路線走一趟讓你更了解波士頓!順著Freedom Trial可以走到down town東側則是有Quincy Market(人很多很不好逛).附近可以買到有名的Mike’s Pastry我們去的那天因為天氣太熱,傳統義大利點心整個是融化的狀況OTZ 我想我們買的應該是 Cannolo但是因為融的大厲害有點不可考XD

MFA

在城中可以搭綠線到達的還有西側的美術館(MFA)跟波士頓音樂廳(BSO).大概因為看過紐約的博物館之後,對於波士頓的MFA就感覺平平,有時間又喜歡現代藝術的話倒是很推薦到更東邊的現代藝術館(ICA)走一趟-那邊因為是新規劃區,所以真的就是要特地為了ICA過去.

從ICA看出去的波士頓灣

除了展品我覺得獨樹一職以外,一片傾斜的落地窗將波士頓灣的美景盡收眼底,是個值得特地跑去的地方. MFA跟ICA在夏季都會有免費的戶外音樂會.波士頓交響樂團每年夏天則會到距離波士頓稍微有點距離的Tanglewood去作集訓,也會有在那邊的演奏會.BSO的演出在Box office出示學生證就可以獲得半價喔!

這次也很幸運的去看了一場音樂會.照片是團長叫我們拍的不是我偷拍喔!

除了古典爵士跟類流行樂之外,波士頓也常常有很多的音樂節.在2012年去波士頓的這一次,在撿到十年不見的童年好友後一起去參加了Honk!音樂祭.Honk!的起源是遊行抗議,大聲說出自己意見,到現在演變成交雜銅管樂儀隊的遊行跟在街頭的接力演出

樂團的表演超精彩的!那種被近距離直擊的感覺真好!而且樂手們整個跟觀眾一起嗨翻了!

波士頓不只有音樂,各國美食更是隨處皆是.別說住慣美食荒漠的我,波士頓的美食是連老饕都讚不絕口的地方(雖然好吃的東西價格也…).位在Cambridge的這家T. W. Food 有幸在親戚的招待下去了兩次,那個美味的程度是每個人吃到都在對食物傻笑的呀!!如果對美食有所堅持的人記得要去一下這家喔!

在美國旅行的魅力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相對於其他城市,波士頓有著歷史的溫度跟創新的活力.要是擬人化的話,大概就是個飽讀詩書,看似正經,卻不時會眨眨眼出些鬼點子的傢伙吧!

[專輯介紹]The Piano Guys

[Official Website]The Piano Guys
站內閱讀:[專輯介紹]The Piano Guys
[Youtube Channel]
[Amazonpage] <- Get the first TPG album here!
The piano guys是一組由鋼琴店老闆,鋼琴手,大提琴手,攝影師,以及混音師組成,在Youtube上定期混合古典以及流行樂,以細緻的編曲及精美的攝影發表作品的猶他州團體.雖然之前有出過一張專輯,但他們最近加入Sony旗下,在10月2日發售商業化後的第一張專輯啦


我認識The piano guys的契機其實是源於自己不是很認真的Youtube發表.偶爾會錄個音上傳到youtube因而有緣結識一些其他國家的樂手.感謝幾個月前我彈過他編曲的63Maou先生推薦了TPG的A thousand years,純粹而溫暖的樂音,美麗而寧靜的風景瞬間讓我成為The Piano Guys的樂迷.

因為主編曲/演奏的兩人都是古典樂出身,他們總是能夠巧妙的融合古今(Michael Meets Mozart),然後以自己的方式詮釋樂曲.不少曲子我後來聽到原曲都還是覺得TPG的版本好聽呀!

除了對音樂滿滿的熱愛之外,他們的幽默(請見Rockelbel’s Canon四重奏),玩心(請見What Makes You Beautiful)以及對於自己家人,居住的家園的熱愛更是讓我喜愛他們作品的原因.我特別喜歡的是每支Youtube影片在註解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們寫的長長的註解,從編曲的過程,創作的契機,徹夜錄音攝影的甘苦談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世界的愛.官網新增的這篇介紹相當值得一讀.

在確認商業化之前,TPG的團員都各有正職,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在工作與家庭的空檔作這些編曲,因此幾個月前在官方網站前也有對樂迷們募款 的活動.所以看到他們可以商業出道,全職作他們喜歡的事情,其實身為小樂迷的我還滿開心的!

從TPG的網站上早期的介紹(細節跟現在更新的介紹有點不同)可以知道,他們的組成一開始是因為鋼琴手Jon跑到鋼琴店老闆Paul家(店名就是”The piano guys”)彈了彈琴,原本就想要靠Youtube宣傳來賣鋼琴的Paul驚為天人之下就決定跟Jon開始合作.而後15歲就與Jon一起演奏的Steven帶著他的大提琴開開心心的加入,但團名已定也就不太作更改.事實上Steven深厚的古典樂底子,層出不窮的鬼點子,加上與生俱來的喜感讓TPG的演奏影片有了跟一般的Cover作品不一樣的表現.原本負責搬鋼琴的Tel後來主導攝影加上Paul源源不絕的鋼琴支援(2011年底因為TPG的起飛讓他不得不把鋼琴店關了,只是貨源還留著XD)讓他們上山(Peponi)下海(Over the Rainbow/Simple Gifts)搭火車(Code Name Vivaldi)都不成問題.大多的影片都是在猶他取景,從這邊也可以看出他們多麼地喜愛自己的家鄉.從蒼涼的赤色裸岩到蓊鬱的山林,看到連我都想去猶他玩了!猶他觀光局根本就應該頒獎狀給他們!!

不過再怎麼說,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音樂的部分.Jon跟Steven兩個人的漂亮合奏在Al的人聲編曲以及混音下音場音質都沒話說.同州也是相當出名的Youtube小提琴手Lindsey Sterling固然長相甜美看來賞心悅目,但在音色跟音樂上我還是覺得TPG勝出許多.對不起我比較喜歡大叔.

Jon跟Steven的許多樂曲都與家人有關.他們合作的第一首曲子(不知為什麼沒在官網上也沒收進專輯,這首是在兩人加入TPG前的作品,所以沒能收近專輯,算是我小小的遺憾) Love Story Meets Viva la Vida就是Jon給自己的7歲女兒的情歌.這個幸福的女孩後來也在TPG的演奏會上高歌一曲(Where are you Christmas),除此之外還有他飽含對老婆情意的Just the way you are.

Steven也不惶多讓,除了Over the Rainbow/Simple Gifts原本是要在母親生日會上演奏母親卻不幸逝世之外,為了拍攝Nearer My God to Thee這首更是扛著大提琴爬山到他跟老婆求婚的地方(這個細節只有在幕後花絮被提到).我跟許多樂迷一樣,也都很喜歡看Steven開心拉大提琴的樣子,顯然他不只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My Cello and Me)-或者說,跟另一個自己一起娛樂xD(Cello Wars,花了六個月製作而大紅的星戰Cover,Steven一人分飾兩角).

而不僅是他們的家人,他們也會回應樂迷的要求,對在軍中的將士獻上一曲(Bring him home),或到養老院逗老人家開心(Charlie Brown Medley).這樣對人類的正面關懷教我怎麼不喜愛他們!而同時他們也希望透過自己的音樂能夠讓更多孩子接觸而喜愛上古典樂.Beethoven’s 5 Secrets這首混血歌更給年輕的樂手們一起演奏的機會.

Steven擅長用多重錄音的方式層層堆疊,以不同的方式去演奏/玩大提琴.這到了最近的What Makes You Beautiful更臻化境,五個人一起或敲或拉或彈鋼琴.連同樣是Youtube音樂人出身,我也相當推薦的的Kurt Schneider都很欣賞他們的作品.

這樣越來越精彩的演出,我除了讚嘆之外更讓人期待他們的下一步!縱然我已經盡量的在這篇推薦文裡加入了樂曲連結,但是他們的好曲子還很多,每首曲子背後又都有不同的故事.要在一篇文章囊括所有曲目相當不可能.也因為這樣,請有興趣的朋友務必聽聽專輯,並到他們的Youtube Channel玩玩.這篇文章上方也嵌入了TPG的主播放清單.

**站內有新的文章介紹第二張專輯跟聽了他們現場演奏的心得唷!!!

[RMNP]湖光山色。碧水蒼穹[洛磯山搖滾日記]


繼三月的DC行之後(詳見[DC]百年櫻花。百年人間一文)在這個人人皆出差的六月,我又再一次的要前往有”哩高都市(Mile High City)”之稱的Denver.

說到Denver,就想到位於Denver附近,我很多朋友都很喜歡的洛磯山脈國家公園(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以下簡稱RMNP).
這次在回國前夕的出差,我硬是在滿到我都不想看的行程表中擠出了一天衝去.雖說離Denver很近…但也要兩小時車程.OTZ.這跟衝動購物大概是差不多的感覺吧…

而不知是幸或不幸,在行程安排好不久後,我看了一部叫127hours的片子.

 

Continue reading

[MF]SuperN✰va/My little dr✰mmer

準備Alto跟ranka的契機是因為因為alto對天空的嚮往還有ranka對歌唱/音樂的熱愛,跟碎葉還有我在興趣上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雖然如此,從開始約到真的拍大概隔了兩三年.這套是ranka所有衣服裡我最喜歡的一套,我在米米國有限的資源以及時間下一點一點的把衣服道具做出來.而碎也非常專業的全手工製作出了alto的制服.雖然我們兩個人都太忙而且中間又分心去喜歡其他東西所以做得有點辛苦,但是拍得很開心! 很謝謝歐姆跟亦心,每次都讓你們幫忙很多,拍得超歡樂而且照片喜歡的太多啦!最後整理成ranka主場的supernova(上半)以及跟alto君合照的my little drummer…我絕對不會承認這次我最喜歡的是沒放出來的搞笑照!

p.s.點開可能可以看大圖

碎葉@alto, ayaya@ranka, photo by歐姆/亦心

以下請慢用!

Continue reading

[Chicago]於風之城。於水之涯

333 W. Wacker Drive,僅次於Lake Point Tower我所喜歡的芝加哥建築,年紀跟我一樣大,隨著芝加哥河道的弧度而彎曲

在Memorial Day的長周末翻起了之前的相片,勾起了旅行的美好回憶.
去年八月多當我為了家計在暑假全職工作時,老闆為了獎勵(或者同情?)我叫我錢照領人出去度個假.首選當然就是離家最近的大都市,風城芝加哥.
因為朋友的關係對芝加哥的建築一直慕名已久,加上所有認識的人去過芝加哥都說讚,就在排定了計劃後展開了人生的第一次背包旅.

[Chicago]In the windy city

因為已經年代遙遠,加上與DC相同的,在Picasa相簿都有詳盡的看圖說故事,因此這邊只選一些我印象深刻的事件寫寫留念.照片大圖請至Picasa相簿,對旅程或其他資料有興趣請看這一篇

Continue reading

[Author]Chris Jones/Home, space, and iraq

當直升機舞動螺旋槳呼嘯而過地平線,當世界的重量在這天下午二度壓迫在你們的胸口時,你們都放鬆了心思、漂浮而上、無拘無束,直至240哩之上的虛無…而你們都夢見了家。

這是Chris Jones (Too far away, 2007; Out of orbit [OoO],2008;其實是同一本書的作者)在2004年於Esquire發表的文章”Home”的最後一段.這篇文章贏得了美國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s)的專題報導(Feature Writing)類大獎(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Editors 所主評,據說是美國新聞界的大獎,每年選出四個項目的代表新聞)

其實在購入OoO之前我一直對Chris Jones懷有小小的不安-我看文章前通常習慣查查作者,對作者的了解又多少會左右看書時我對書中內容的接納度.而Chris在訪談中常穿著T-shirt,講話相當青少年(歹勢),體育專欄作家出身,去年又加入了ESPN 讓我實在不知道對於像OoO這樣跨界講太空的文章,我應該相信Chris多少?OoO在太空迷的評論裡面,多半是”娛樂性高/容易讀”但”專業不足/技術相關的書寫謬誤(NASA還拒絕提供支援)”…不過我也不是hardcore太空迷就是.


Chris跟Don聊天聊到保險套的故事xD…太空人們的自尊啊啊啊啊啊.宙斯sizeXDXDXD

因為時值期末,花了比平常還要長的時間才看完OoO.不過對於OoO的感想有機會另外開篇,這邊就還是先來講講作者吧!

這篇訪談中,生於加拿大人的Chris講到其實他是念都市計劃出身的.原本以為都市計畫像樂高一樣,後來發現官場文化太嚴重讓他發現上錯賊船,好在有個上司是記者出身,介紹他開始做一些訪談的工作.第一次的訪談讓生手Chris感到相當挫敗,甚至覺得自己一輩子也成不了記者.不過這份經驗也讓他被一個新的報社看上而開啟了他的記者之路.

能夠進入Esquire雜誌多少也是因為Chris的憨膽,想說主編一定想要聘他(沒有想到當初有工作是因為對方公司太新挖不到資深記者),就大剌剌約也沒約走進人家大樓,幸好好心的警衛指路讓他去找體育版主編,於是他就在人家辦公室樓下打起了電話“喂你好,我是Chris是個記者,我想替你工作…有沒有時間見個面?…嗯?我在哪啊?喔我在你樓下”XD

雖然靠著這份膽識(或者熱血?)見到了體育版主編,但當時他的文章寫得斷斷續續(主編云:寫得不錯但我們沒辦法用這麼多一句成一段的文章)而遭到了婉拒.之後忘了這回事的Chris居然辭職跑去環遊世界,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接到體育版主編來信說有份新工作他讓十個寫手競爭,寫最好的人得手.就這樣踏入了Esquire.Esquire是本男性雜誌,多少有些文章身為女生的我看起來不甚認同.但網羅了不少寫手,包括The Right Stuff的作者/New Journalism的定義者Tom Wolfe也都曾在Esquire寫作過.

Jones, C. (2008). Out of Orbit.

對於Chris而言,寫作也是”The right stuff”.不是這塊料的話怎麼磨也成不了大器.不過就算是他也是磨過才熬出頭的.加入Esquire之後,從短文漸漸到長文,然後成為專欄作家跟主要寫手的Chris在2004年寫出了為他帶來第一次NMA大獎的Home,也成為2007年出版的Too Far From Home: A Story of Life and Death in Space一書的基礎.這邊有本書的訪談(http://fora.tv/2007/03/14/Too_Far_from_Home)不知道是不是因為Esquire也很多New journalism的寫手的影響,Chris的文章看起來有種”小說化的非小說”的感覺-像這樣作者的主觀意識,人物的心理描寫,完整的對白呈現,也有人稱為敘事非小說(Narrative nonfiction).

稍稍比對了一下Home跟OoO的差異.嗯我比較喜歡Home…最後那句”他們都夢見了家”被改成”他們都離家如此遙遠”感覺不一樣啊!!!!

OoO的主角是遠征隊六號的三名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的任務期間遇到Space Shuttle Columbia失事,在太空中逾期停留,歸程搭上俄國的Soyuz又因為是新型的TMA有失誤最後以彈道速度返回地球,因此著陸點發生誤差,俄國基地多花好幾個鐘頭才找到他們…這本書就是三個太空人為主角,穿插美俄兩方太空計劃以及太空人們的家人的故事.特別是Don跟他的太太Micki,因為花最多時間讓Chris採訪所以書中比重也最重.這本書跟Chris的長子同時誕生,對於Chris來說應該意義重大吧…

第二次得到大獎,則是2008年在CNN新聞中看到一個段落軍人護送戰友遺體回國而引發的靈感,寫出的Things that carried him一文.與Taking Chance相仿的議題,繼承The Things They Carried (Tim O’Brien 1990年也是在Esquire開始發表的越戰回憶錄,最終成冊出版)的標題的這篇文章,是從在伊拉克爆炸中身亡的Sgt. Joe Montgomery安葬於墓地開始,以倒敘的方式鋪陳葬禮,家屬得知消息的時候,移靈的手續,爆炸後屍體的保存清理,爆炸之前Joey他們小組的互動,哥哥到基地探訪跟他最後的合照,一直到最後陳述Joey生前的種種.讀者讀起來很傷,作者自己也承認他寫到哭(理解的拍拍).

三年後的一篇後記裡,Chris提到他仍然可以迅速的回憶起當初採訪的,Joey的戰友們的名字,也與他們保有連繫.他們之中有些回到戰場,有些退役,有些飽受戰爭後創傷後遺症之苦.他們都不一樣了.書寫Joey的故事讓Chris領悟到自己在書寫的是某個人的兒子,是某個人的丈夫,是某個人的父親.儘管兩人未曾謀面,但Joey對他來說再也真實不過.

或許因為書寫出了Joey的緣故,Chris描寫他”看見Joey鬼魂的樣子”…像個男孩一樣.

男孩們-我將會如此想著他們,縱使我已多年沒跟他們見面.他們或許會踏著軍靴進入我家門,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包括Joey在內.而我將不會感到驚訝.我會請他們進來在圍坐於餐桌旁,喝喝啤酒,說不定一同流下男兒淚,然後我們說不定會帶著孩子們散步到河岸邊,因為那是美麗的一天,而樹梢的葉子正要落下

男孩們─青春洋溢,無憂無慮.

在Chris的心裡某處或許知道這只能是鬼魂或者想像了吧.一個記者這樣被自己的報導或專題或撼動,從質性研究的角度來講是好的,而我認為,寫出自己會為之改變的文章比寫出感動讀者的文章還要不簡單.或許我不同意他在所有事情上的看法,但是做為一個記者,他的文章真的很有一讀的價值.推薦給在業界的朋友以及喜歡看真人真事報導的朋友們.

Now reading…


等我整理好就可以回老家公開這個blog了(喂)